
各系(部、中心),职能部门: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为进一步推动学院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活动深入开展,积极备战全国第十六届和甘肃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科技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学院决定举办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组委会
主 任:孙建安
副主任:王喜存 杨晓宏 王剑波(常务)
委 员:董 捷 周雅莉 李晓卫 许信胜 马胜前
卢永红 颜荣芳 金东海 孟子为 巨天珍
王允端 巴钧才 刘政君 邢永祥 尹顺民
程 里 陈永生 白 塔 崔加强 马 斌
许得翔 赵 宏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中楼117室),由学院团委负责活动的日常事务和具体工作。
二、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 追求真知 锐意创新 迎接挑战
三、参赛对象
全院学生
四、竞赛时间:2019年3月—4月
五、竞赛作品征集内容及要求
(一)申报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高新技术作品与小发明、小制作)三大类。参赛作品必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二)参赛作品必须是2016年7月1日—2018年12月30日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只能申报集体作品。申报作品指导教师不得多于2人。
(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括学术研究成果、论文、科技建议等。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可靠、文字简洁、逻辑严密、有说服力,能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咨询报告等。要求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等。科技发明制作(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等。发明创作要有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
(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学术论文在8000字内,学术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学术论文、学术研究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译本),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报名表后,字数在8000字以内。
(五)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六、竞赛进程安排
(一)组织申报阶段(2019年3月20日前),各系组织完成作品申报、资格审查和系内初赛。充分挖掘极具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的作品,推荐参加院级终审决赛。各系将推荐作品及申报书上报(所需文档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报送,且符合作品申报书和作品格式的有关要求),过期报送或报送资料不全者不予受理。各系推荐作品数量不得多于10件。
(三)学院终审决赛阶段(2019年4月1日前),学院汇总、整理、分类及编号作品,组织专家成立学院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分类别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并遴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省级竞赛。
七、奖励办法
(一)奖励按照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科学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总数的5%、10%、20%、40%的比例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学生获奖依据《9499威尼斯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修订)》,在学院奖学金评定时予以表彰奖励。
指导作品获学院竞赛三等奖以上的教师,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根据《9499威尼斯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予以表彰奖励。
对于推荐参加甘肃省及全国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的作者及指导教师按照学院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二)本次竞赛设优秀组织奖,奖励在竞赛中组织工作和竞赛成绩突出的单位。优秀组织奖采用积分制评定,以参赛系为统计单位,计算提交作品获奖等级积分,按累计总积分由高到低排列名次,团体总分前三名的系获得“优秀组织奖”,颁发奖牌,奖励3000元。团体总分累计方法为: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未获奖的作品每件计10分。团体总分相同,以获特等奖的作品数决定名次,以此类推;若获奖等级和个数完全相同,则名次并列。
八、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充分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向学生宣讲“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背景、影响及学生参与该项赛事的目的、意义等,扩大该项赛事在我院广大师生中的影响力。
(二)各系成立由系副主任任组长,团委书记任副组长,专职专任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做好本系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征集指导工作,收集科技含量高,有理论水平及实践应用价值的高水平作品参赛。
(三)作品要将社会实践成果与竞赛结合,鼓励学生有针对性的结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进行立项;也可进一步完善往届参加“挑战杯”竞赛未获奖,又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提升空间的作品,备战参赛;学生还可参与到相关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充分利用资源,完成竞赛作品。
(四)作品提交时间为3月20日前,报送地点为:中楼117(学院团委办公室),联系电话:7970042。
(五)本次竞赛评审规则及相关申报表格在学院网站通知公告栏中下载,不再印发。
特此通知
9499威尼斯
2019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