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9威尼斯201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赴革命老区环县实践纪实
秣马厉兵 整装待发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是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精神,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2010年我院根据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教育厅、省人口委、省文化厅、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省学联《关于开展2010年甘肃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积极组织多支实践团队,深入省内外基层农村,广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组队中,经学院团委积极联系沟通,并报请学院党委同意,最终将赴革命老区环县实践团作为校级重点支持团队和省级重点服务团队。经过团委两轮面试筛选,最终选拔了来自不同专业、年级的13名同学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由学院团委书记刘政君老师带队。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实践团的队员们整装待发。
扬帆起航 远行环县
环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庆阳地区西北部,东临甘肃华池县、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庆阳、镇原县,西连宁夏固原、同心县,北靠宁夏盐池县。东、西宽约
下午5点左右,实践团队顺利到达环县。队员们简单休整后,来到县城中心广场开展普法宣传咨询,农村文化建设、医疗制度改革等问题问卷调查,“倡导低碳生活”、“拒绝毒品”图片展等主题活动。实践队员们精心策划的实践活动还未展开,就引来众多市民前来咨询和观看。
实践队员们分为宣传组、咨询组、文艺组,他们各司其职,各项主题实践活动有条不紊、迅速有效的开展起来。宣传组负责组织“倡导低碳生活”、“拒绝毒品”图片展,队员们准备了大量丰富生动的图片并配合相应的文字说明,并在市民观看时耐心、细致的进行讲解和说明。咨询组负责开展问卷调查和法律宣传咨询活动。队员们向群众分发了印制的农村常用法律常识问答材料,与群众亲切交谈,开展关于农村文化建设和医疗制度改革等方面的问卷调查。文艺组的队员们最受群众欢迎,他们带领群众跳起欢快的锅庄舞,并进行了才艺表演,起初,群众还显得比较拘谨,但经过我们实践队员热情洋溢的发动。群众的热情逐步被调动了起来。队员们和群众们踏着欢快的节奏,尽情的载歌载舞。此时的广场霓虹闪烁、欢歌笑语、舞影蹁跹。
授业解惑 支教之行
在接下来的几天支教日子里,队员们按照课表安排,开展支教活动。在课堂上,支教老师组织班上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同学们上台进行分享,最后由支教老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支教老师尽量除去师生间的隔阂,和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抱着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对话。在这过程中,支教老师每每会因学生的新奇思想和独特的见解而赞叹不已,并从学生眼里读到对于这个世界美丽而又单纯的认识。课下,学生会积极去找老师询问课上遗留下的问题。尽管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但是看着学生如此好学,支教老师倍感欣慰,顿时振奋精神,耐心教导学生。知识无限,课堂无限,在支教老师的眼里,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而是整个社会和自然。支教老师不求回报,当看到学生的微笑就满足了。课上支教老师是老师,课后,学生和老师打成一片,支教老师俨然成了学生的大姐姐,大哥哥,陪他们一起打篮球,下象棋,聊天谈心……没有严厉的斥责,没有作业的负担,只有欢笑,欢声笑语从低矮的校舍传遍校园,在山谷里回荡。
时间飞逝,眨眼间7天的支教之旅就要结束。面对这些相处时间并不长的学生,支教老师依依不舍。在支教活动结束的联谊活动上。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支教老师将要离开,泣不成声,支教队员与学生们相拥而涕。学生们摘来山花编成花束、买来方便面、折叠千纸鹤送给支教老师们留念,表达着他们最纯朴的情感。此情此景,感人至深。活动后,学院团委书记刘政君老师向环县西川初级中学领导捐赠了价值1000元的文体用品,并为六名贫困学生颁发了100元的助学金。环县西川初级中学领导也向学院赠送了题为“支教结友情,携手育英才”的匾牌。
这7天的时间,长是因为支教老师和学生共同在这段时间描绘了很多美丽的风景,写下了很多的令人感动的故事,短是因为这一点点的时间不够支教老师更加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但是,这一段美丽的时间里,支教老师和学生一起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夏天。在最美的年华里留下了最深的印记。
缅怀先烈 红色之旅
河连湾陕甘宁省政府旧址位于环县洪德乡河连湾村,距县城
山城堡战役是1936年11月下旬,由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任弼时、左权、李富春、邓小平、杨尚昆等8位中央领导和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聂荣臻等5位元帅,陈赓、肖劲光、徐海东、黄克诚、罗瑞卿等5位大将,肖克、杨得志等17位上将共同部署和指挥的著名战役。战役歼灭了胡宗南部主力一个师,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的军事围剿,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国共两党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
参观中队员们认真聆听着工作人员细致的讲解。队员们似乎又感受到了那烽火连天、国破家亡而全民族奋起反抗抵御外辱的时代。回顾历史,多少英雄儿女为保家卫国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此刻已无以名状。队员们更被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实物所感染,既感慨先辈保卫家园的艰辛,又感叹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参观后,实践队员表示,一定要将此次参观考察活动在同学们中间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假期回到家乡在群众中进行宣传,传播革命精神、老区精神,让革命精神、老区精神激励我们努力奋斗,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环县道情皮影博物馆。参观中,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了环县皮影的历史及文化价值及制作工艺等。让我们对这一民族瑰宝有了全新的认识。
环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曾是匈奴、羌、戎、狄等民族交往及古老秦陇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诞生了“环县道情皮影”这一民族民间艺术。环县道情皮影是“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已有千年历史。历经沧桑,形成了环县独特的道情皮影戏。经清末“道情皮影大师”解长春等一代人的改革创新,使其更加完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环县道情皮影三次进京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高度赞誉,并最终发展为甘肃唯一地方剧种——陇剧;1987年成功出访意大利;2002年环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2003年底被文化部列为“文化保护工程”首批项目十个试点之一。
感悟实践 收获成长
带着满满的收获,赴革命老区环县社会实践团圆满完成了各项实践任务。实践队员也相继返回了家乡,静心体会这10天来的点点滴滴。有前期准备的辛苦、有到新环境的困难、有教书育人的喜悦、有分手离别的悲伤,但我们得到的却是对实践新的感悟,是这次实践让我们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收获了成长。实践队员王亚男、范国栋同学说:“下次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还会来,因为这里的孩子太需要我们这样一群人”。
在此,我们衷心感谢环县人民政府李元庆副县长给予本次实践活动的大力支持。衷心祝福西川中学所有的孩子们,希望他们努力读书,学有所成后继续传递这份希望的火炬,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