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等要求,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我院设有32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法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8个学科门类及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工商管理类、财政学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法学类、数学类、统计学类、美术学类、设计学类、教育学类、公共管理类、心理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等18个专业类。
2019年,经各教学单位申报,学院遴选确定了3个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向教育厅推荐申报,最终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
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为标杆,以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新工科、新文科等品牌特色专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应用型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着力布局工学、理学等学科专业,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打造定位明确、管理规范、改革成效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培养质量一流的一流本科专业,不断提升本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总体布局,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以应用型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为主,工学、理学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经过三年建设,遴选确定9个左右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4-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力争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有所突破。使我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有明显改善,成为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一流本科专业,以此带动其他专业特色发展,引领和支撑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
四、建设举措
(一)师资队伍建设
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进一步拓宽师资队伍建设渠道,注重从高水平大学引进高学历人才,注重从企事业单位引进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精英,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双师型”教师占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激发教师教学热情的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制度,促进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 加强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高校教学名师和高层次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的校企交流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依托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进一步完善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结构,在平台课程中,以国标要求的核心课程为主,适当嵌入个性化需求的专业基础课程,确保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在模块课程中,以行业、职业及岗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确保人才培养的应用特色。以教育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为标杆,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以打造“金课”为目标,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课程目标上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上强调广度和深度,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教学内容上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和生产实践最新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方法上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课程设计上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考核方式上,将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严格过程考核,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三)教学资源建设
支持高水平教师联合开发专业优质教育资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全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共享型、开放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提升一流本科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水平;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努力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新形态;鼓励师生引进和使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等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深度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着力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培养学生智能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四)实践教学
全面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专业实践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以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加大投入,大幅改善人文社科类专业、工科类专业的实训条件和创新创业基地,开齐开足实验实践类课程;加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比重达到30%以上,专业实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学期;优化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查重、答辩、成绩核定等全过程的监控;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教学全过程的有机融合。
(五)质量保障
建立以常态化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学校、行业、企业等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有利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立健全以质量保障组织机构、教学质量目标标准、过程质量监控系统、培养质量评价系统、质量反馈改进系统等为基本框架,科学、清晰、简易、有效的质量保障评价制度;开展涵盖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和培养成效的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加强关键环节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形成学院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合作育人的联动机制,促进形成教学质量提升的闭环保障机制。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院长为组长,学院党委书记、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采取逐步推进、重点落实的办法,加强对专业建设的领导和监控,及时协调解决专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专业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成立由各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牵头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小组,负责专业建设的具体实施,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专业建设工作达到预期成效。
(二)设立专项经费
加大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师资、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改善一流本科专业办学条件。学院设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专项经费,每个一流本科专业资助10万元,分阶段资助(4:3:3),支持其开展专业建设工作。专项经费可用于人才引进、师资培训、专业改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相关工作。
(三)加强督促检查
根据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度安排,定期对一流本科专业实施过程、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和认证评估,对检查和认证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保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顺利完成。
(四)注重总结宣传
相关部门要通过学院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及时总结工作进展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加快学院高水平专业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 上一篇:9499威尼斯一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 下一篇:9499威尼斯教材选用管理办法